442家
從機構數量來看,埃斯頓最受青睞,今年以來接受了442家機構調研,華中數控、億嘉和等公司獲超過100家機構調研。
●本報記者倪銘
2023年以來,機構調研機器人產業鏈公司熱情高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19家機器人概念股接受了1037家機構調研,埃斯頓、華中數控等成調研“香餑餑”。業內人士表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產業有望快速發展;ChatGPT帶動機器人認知能力躍升,人形機器人的更多使用場景有望加快商業化落地。
差異化競爭
從調研機構數量來看,埃斯頓最受青睞,今年以來接受了442家機構調研,華中數控、億嘉和等公司獲超過100家機構調研。
記者梳理發現,在機器人產業這片你追我趕的藍海中,行業公司多主張在原有技術稟賦的基礎上,推動多元化應用,實現差異化競爭。
埃斯頓在光伏領域起步較早,目前機器人產品下游主要面向光伏和鋰電行業。埃斯頓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在把握光伏行業增量市場的基礎上,未來將打通全產業鏈應用,通過更多應用作為高增長的補充。公司產品2022年開始全面進入鋰電行業,訂單主要來自行業頭部客戶,2023年希望通過開拓更多的客戶帶動高增長。埃斯頓今年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目標為2.5萬臺。
深耕智能電網領域的億嘉和則把目光聚焦在了電力、消防、軌道交通等行業。公司新產品推廣情況備受機構關注,億嘉和表示,智慧共享充電樁系統目前已經在蘇州開始批量推廣,在北京、南京、無錫等多個城市也開展了試點應用;軌交行業業務持續拓展,新款機器人在2022年完成了研發、試用、驗收等工作,產品應用效果反饋良好,公司也同步在進行項目推廣;公司在2022年重點開展了清潔機器人產品研發、渠道建設、項目開發等工作,相關業務也正在積極推進。
拓斯達是工業機器人領域龍頭企業之一,公司在產品布局方面另辟蹊徑。拓斯達接受調研時表示,公司主打差異化市場競爭策略,除3C、新能源等國內外機器人品牌競爭激烈的領域外,公司在包裝、醫療行業等細分領域已逐步建成“根據地”,經過前期的打磨、驗證及調試,公司產品在這兩個細分領域的應用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客戶認可度持續提升。除終端大客戶外,公司在中小集成商及中小制造業客戶的機器人應用方面亦有不少布局,以機器人工作站的形式,可快速在短時間內推出更多的應用場景,更加貼近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機器人服務方案。
核心技術賦能
作為工業制造的皇冠,機器人行業公司要想發展就需要不斷構筑技術“護城河”。
在機器人產品技術突破方面,埃斯頓表示,公司將深耕優勢領域,在下游機器人應用的深水區如點焊、打磨、高精度、高防護等應用領域進行突破;公司將對細分行業進行深度定制,派駐專家團隊與客戶開展深入交流,為客戶的使用場景提供定制化設計研發,在底層技術平臺、新產品的軟硬件研發、行業應用工藝研究、易用性和高品質等方面實現技術進步。
新時達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劉菁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時達機器人的特色是柔性、可變性,擅長小批量、多品種形態下的應用性和可編程性。公司做運動控制起家,技術核心在算法和軟件方面,未來將基于下游做更貼合于客戶應用的產品。
據介紹,新時達投入工業機器人產業已有11年,自主開發機器人控制系統、伺服系統和軟件系統,技術自主化率超過整機價值的60%。公司在機器人性能提升的關鍵環節動力學高階算法方面,能實現根據機器人慣量和負載的快速變化自適應地精準預測。
行業前景廣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機器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方案》提出,將聚焦包括制造業、農業、建筑等十大應用重點領域,突破100種以上機器人創新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推廣200個以上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創新應用模式和顯著應用成效的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機器人+”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應用體驗中心和試驗驗證中心。
國金證券表示,從政策上看,《方案》提出各相關部門、各地方將機器人應用推廣作為科技創新、行業規劃、產業政策重點方向,統籌政策、資金、資源予以支持,加大對機器人創新應用的投入力度。從產業鏈上游環節看,將支持和強化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挖掘和釋放潛在應用需求,開發先進適用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整體來看,“機器人+”的方案將推動機器人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滲透,帶動機器人產業鏈的全面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