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對公眾開放。觀眾通過VR眼鏡體驗場館運營一體化智慧系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ChatGPT持續引起關注。
2月13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2023年要全面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底座。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著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
北京的這一表態,廣受矚目。
人工智能企業對標ChatGPT挑戰巨大
ChatGPT以人類的語言和人類溝通,以海量的知識為人類提供知識和信息服務,開創了人工智能的一個新時代。
人工智能從弱人工智能進化到強人工智能。對此,國內的人工智能頭部公司迅速做出響應。例如, 百度宣稱3月份推出”文心一言”;京東將推出“ChatJD”,要做產業版ChatGPT;字節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早就開展類似ChatGPT和AIGC產品的研發等。
ChatGPT在技術上以大模型著稱,它的模型參數達到了1750億個。如此大的模型,需要強大的算力支持。ChatGPT訓練一次成本約為460萬美元;此外,ChatGPT運營成本高昂,若按照百萬級別用戶量計算,每月運行成本約為300萬美元。如此龐大的算力需求,對于人工智能公司來說,支出是巨大的。
所以,這些人工智能企業對標ChatGPT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挑戰是巨大的,既有數據方面的挑戰,還有算法方面的挑戰,更有算力方面的挑戰。
北京人才優勢顯著
為了支持北京的頭部企業對標ChatGPT進行人工智能創新,在2月13日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北京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被點亮,并與首批47家企業和科研單位簽約。
據悉,北京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采用騰AI基礎軟硬件,一期算力規模達100P,未來,該中心還將持續擴容,短期算力規模將達到500P,遠期達到1000P,力爭成為北方智能算力樞紐中心,為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算力支持。
同時,《2022 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22年北京市算力指數名列全國第三,AI算力發展則位居全國第一。白皮書還系統性展示了北京在構筑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人工智能領軍城市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全方位的展示了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現狀和未來。
ChatGPT誕生于舊金山灣區,這里是美國的科技之都。北京是中國的科技之都。北京成為人工智能領軍城市不是偶然的。
人工智能是智力密集型的新興科技產業,人才第一位的。舊金山灣區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這些都是美國計算機領域前幾位的高校;此外,舊金山灣區還有谷歌、臉書這些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
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有清華、北大、北航、北理工、中科院這些在人工智能方面居國內前列的單位,有姚期智、朱松純等世界級科學家;北京科技公司實力雄厚,百度、京東、字節跳動等公司匯聚了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工程師。有了這些科研的領軍人物和將科研成果產品化的工程師,人工智能就具備了智力基矗
在人才方面,北京的優勢非常顯著。這一點,北京和舊金山非常相似。
北京人工智能產業成果不菲
人工智能從研發到應用落地,需要政府的支持。
北京市把人工智能當作戰略產業來推進,從政策到法規,都給予人工智能大力支持。
在數據層面,北京市無條件地對外開放了115個市級單位的數據,包括公共服務事項指南、財稅金融、城市管理等領域的15880個公共數據集。
在算力層面,除了前面介紹的北京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北京市計劃在未來幾年持續加強人工智能算力建設,預計到2025年底可以新增4500P算力,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成長提供強大的數字底座。
北京海淀、朝陽、西城、通州、昌平等區都已經部署了智慧城市大腦,使得北京向著全域場景開放的智慧城市推進。
2022年,北京市正式發放了自動駕駛無人化通知書,百度、小馬智行等獲得了首批資格,不久前,北京市政府發布了《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這份清單一共300條,其中第112條主要是針對自動駕駛加速落地: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擴區建設,深化車路云網圖融合發展,以100平方公里左右為實施單元,探索不同區域不同基礎條件下的多種推廣模式。
《2022 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明確提出:支持人工智能優勢企業在自動駕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優勢領域開展創新應用,全面構筑人工智能場景創新高地;研究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安全、倫理治理范式,構建法律、市嘗代碼架構和社會規范相結合的多元路徑;科學謀劃高端頂尖人才和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引進培育機制。這些舉措將進一步促進海外頂尖人才在京創新創業,激活創新驅動“源頭活水”。
所以,就人工智能而言,ChatGPT未來可期,樹立了人工智能的標桿,可謂“天時”;北京是科技創新中心,可謂“地利”;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專家學者和工程師齊心協力攻關,可謂“人和”。三者俱全,人工智能事業必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近年,北京市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成果不菲。截至2022年10月,北京擁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48家,占我國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總量的29%,數量位列全國第一。核心區域產業集聚能力全國第一,已經形成了全棧式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2022年3月17日,記者探訪位于順義區的中德產業園北區,一幢幢現代化廠房分布其中,這里是眾多智能制造企業的“新家”。工作人員在介紹應用于工業和民用的尖端水泵技術。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構筑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當然,與舊金山相比,北京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是存在短板。這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原創性方面。
例如,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公開了Tensorflow這樣的深度學習框架和Transformer這樣的開創性的模型,OpenAI開發的GPT-1/2/3,ChatGPT這樣的大模型以及DALL-E這樣的AIGC模型,此外,英偉達和AMD在提供算力的核心部件GPU處理器方面的造詣,都具有世界領先的能力,需要去追趕。
此外,OpenAI訓練ChatGPT模型所獲得的數據量之大,我國相關企業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可以說,ChatGPT點亮了人工智能前進的道路。而作為科技創新中心的北京,正在加速前行,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在科技創新、融合應用、生態環境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構筑人工智能的創新高地。
撰稿 / 劉興亮(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
編輯 / 柯 銳
校對 /吳興發